东京博士
上海老懂经
级别: 论坛议员
精华:
297
发帖: 98734
东方威望: 1736676 东方点
东方金钱: 72691 东方币
东方贡献值: 509 东方点
好评度: 2388 点
在线时间:9731(小时)
注册时间:2004-01-04
最后登录:2019-12-11
|
KMT历史的瞬间:唐生智与南京大屠杀之四
南京保卫战与南京大屠杀在时间上前后承接,它的失败造成南京陷落,随后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对南京市民疏散不力,留下严重的平民安全隐患,对于南京的防守部署不力,造成军事撤退混乱,大批中国军人滞留城内。这些因素扩大了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的规模。
其实,自1937年8月淞沪战争开始后,南京就成为日军空袭的重要目标,国民政府开展防空和抗战的宣传教育,各社会团体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抗日宣传和捐款活动。到12月13日南京沦陷前夕,城市基本还在有序运转。
但实际上,国民政府应对战争的准备是有限的,特别是对南京城陷之后如何安置和保护市民并没有详细的计划。滞留在南京的市民也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和救助意识。造成这种状况与国民政府的宣传误导有很大关系。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蒋介石及国民政府表现出坚决抗战的高调姿态,并配合相关的举措和宣传,给民众留下了国民政府坚守南京的印象。例如,在上海失守的当日,《中央日报》发表社论《告京市民众》中称:对于南京地方,政府“已设立了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统帅文武机关及全市民众作守土自卫的打算。”
此后,官方相继报道了蒋介石、唐生智等表示坚守南京抗战到底的言论。在坚守的表象之下,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对于如何安置和保护在宁市民,国民政府却没有详细的计划。在南京失陷前后,国民政府各机关大多忙于政府机关的迁移工作,对于南京城陷后的善后工作以及民众的安全问题并不关注。蒋介石固守南京的高调表态更使得南京市民不可能对战争状态有正确的估计,他们也不可能有相应的战败后物质与心理准备。
南京失陷前后,大批难民拥入城中的国际安全区,而在此前国民政府对于国际安全区的支持不够,且安全区未得到日本的承认。因此,它们对于难民的安全保障和生活救助非常有限。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与南京保卫战的战略决策和指挥失误密切相关。一方面,国民政府集合重兵固守南京的决策失误是造成大批中国军人滞留南京的根本原因。
南京居长江之南,日军对南京取分兵合围之势,国民政府在没有足够力量保证南京守军可以安全有序撤离的情况下,集合十余万的军队固守南京,这显然是军事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蒋介石明知南京不可守,却高调表态要死守南京,实际上是对参战部队做“遗弃性处置”。
另一方面,作为南京卫戍司令的唐生智,对万一城陷之后如何有序地组织撤退等善后事宜,也考虑不周。他为了迎合蒋介石而提出了“誓与城市共存亡”的口号,在挹江门阻止军队退往长江边,并收缴渡江船只。
按照唐的说法,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其结果:“死地”形成了,而“后生”则为泡影。加上军事决策与指挥体制的缺陷,于是导致了南京沦陷后,中国守军不能形成有效抵抗和有序撤退,直接造成了滞留城内的官兵陷入组织崩溃的境地,被俘官兵数以万计,并成为日军残忍屠杀的对象。
今天来回顾历史,不难知道,南京应该守,但是不应该死守,应当以消耗敌人、保存己方有生力量为指导原则。然而整个南京保卫战,都是统帅部在蒋介石一意孤行要求死守南京的情况下仓促组织的,完全不符合国民政府“持久消耗战”的抗战指导方针。
作为指挥南京保卫战的总指挥唐生智,除了临阵抛弃部下带头逃跑罪该万死,在整个作战指挥过程中,至少存在下列问题: 1、战前组织防御计划,在配备防御阵地时未形成全纵深阵地,还是沿用老一套的正面一线平均配置,这样安排的后果就是一旦一处失守就会全线动摇。同时,各军防御正面过宽,结果就是,外围主阵地和复廓阵地只守了2-3天,城垣作战只守了2天。
2、整个南京保卫战的作战计划中,竟然没有预留卫戍司令部直接掌握的预备队,所有部队都分配了防守阵地的任务。这导致阵地被突破时无法组织生力军进行有效反击,全靠各个部队且战且走,卫戍司令部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处处被动。
组织防守作战要预留九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预备队,这是一名合格统帅的基本常识,这种低级失误也是导致南京保卫战形势迅速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3、城破之后,未能组织有力反击,也没有充分利用南京城内广阔的建筑物组织近战、巷战,放任日军占领全城。参考衡阳保卫战、常德保卫战等成功的防御作战,巷战中日军的优势火力相对不能完全发挥,反而有利于熟悉地形的中国军队大量歼灭敌人。
南京城破之后,唐生智逃跑,全军失去统一指挥,明明还有大量作战力量,既没能组织有效反击把城门夺回来,也没能对日军展开有组织有计划的巷战,非常可惜。
4、撤退前不作预案,下令撤退时没有明确计划,缺乏有力指挥和组织,没有为全军撤退安排相应的运输力量,并且朝令夕改,胡乱调遣部队渡江撤退,种种瞎指挥人为制造了巨大的混乱。12号中午日军攻陷中华门,南京城破,2天后日军才占领幕府山完成对南京包围。
城破之时,城内仍然有大量尚存战斗力的部队,如果能够组织巷战最好,实在不能巷战,假如能够正面突围组织撤退,完全可以趁日军立足未稳、城内力量不强的状态有序突出重围,留给守军突围的时间至少有一天半。
结果在唐生智的朝令夕改下,大量部队失去统一指挥,建制全部打乱,无序拥向下关,人为造成了极为悲惨的下关撤退惨剧。这样的结果,唐生智和卫戍司令部必须负主要责任。
抗日战争中,象唐生智这样口头上最英勇无畏,实际上最贪生怕死的腐败官僚,绝对不是少数。后来唐生智又投靠共产党,作了一个“花瓶”的政协委员,1967年被红卫兵迫害而死。
中国大陆是这样轻描淡写描述唐生智的: 唐生智(1890年10月12日—1970年4月6日),字孟潇,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人,中华民国陆军唯一没和共产党打过仗的一级上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历经中华民国建国到解放战争开始时期,并在国民党中担任不同的重要职务。1949年参加湖南和平起义。此后他在湖南军、政机构任职到湖南省副省长等。1970年4月6日,因肠癌于长沙逝世,终年79岁。
在中国大陆虽然有不少问罪唐生智的文章,但几乎都被禁止,原因你懂的。 比如点击“不应该被遗忘:唐生智——南京沦陷的罪人_叶宁”,出现的画面是“对不起,此博文已被加密!” 点击“唐生智的悲情南京 唐生智是千古罪人吗?_人物_历史上的今天”,画面显示“403 - 禁止访问: 访问被拒绝。”
唐生智啊唐生智,果然是一个很会急中生智的大降军!

|
|
[3 楼]
|
Posted: 2019-10-09 10:07 |
| |